2025年7月7日至11日,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年会在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召开,共有来自全球的247名科研人员参会。我院万霞、张文超、王由凯三位教师参会。会上,万霞作加入BESIII合作组的申请报告。经过合作组机构委员会审议,我院高能物理团队获批成为BESIII国际合作组新成员,三位教师被批准作为合作组正式成员加入。这标志着我院在高能物理前沿领域跻身国际重大科研平台。
位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是经李政道倡导,我国首个自主发起并主导的国际大科学装置。其上的探测器北京谱仪(Beijing Spectrometer)已经升级到了第三代BESIII。研究相关高能物理的科学共同体称为BESIII合作组。合作组目前涵盖16个国家的93个科研机构,成员约有700人。主导全球陶-粲能区(3~5 GeV)最高精度实验,包括强子谱、奇特强子态、CP宇称破坏、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等前沿基础物理课题,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这里的“粲”指第四味粲charm夸克。著名的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就是因为发现正反粲夸克对形成的J/psi 共振态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J/psi是BES上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BESIII合作组累计发表论文692篇,其中127篇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其高精度陶轻子质量测量,多夸克态寻找等代表性成果加深了人们对基本粒子物理性质的理解,在国际物理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入BESIII合作组,我院高能物理团队将直接获取BESIII采集的全球最大陶-粲能区数据样本,并计划开展陶轻子对自旋纠缠测量等课题。团队通过和高能所等单位的合作研究,加深对自旋纠缠等量子力学非局域特性等物理的理解。加入 BESIII 合作组也可助力学院人才培养,推动高水平论文的产出,提升物理学科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