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圆满落幕。赛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吸引了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师生团队在此次赛事中共斩获国家级奖励2项——“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一等奖1项、“人工智能+”专项赛全国三等奖1项,成功实现学院在“挑战杯”系列赛事的历史性突破,充分彰显了物信学子扎实的专业素养、卓越的创新能力以及服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使命担当。
v “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一等奖
项目名称:《智径・领航——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规划系统》
团队成员:李咏桉、高静、朱立钊
指导教师:孙奕菲

项目简介:“智径·领航”是一个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系统。针对现有自适应学习系统在诊断精度与路径匹配度方面的不足,项目以深度推理大模型为核心支撑,构建了四大核心技术:其一,构建“多智能体认知诊断”框架,实现学习者多维能力的精准刻画;其二,建立“双驱动动态知识图谱”,实现认知与行为数据的动态映射;其三,引入“自适应蚁群优化”搜索算法,在动态图谱中高效探寻最优学习路径;其四,运用“群体真实认知状态建模”技术,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科学评估系统效能。本项目致力于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精准、高效且持续演进的个性化学习方案。
v “人工智能+”专项赛全国三等奖
项目名称:九天智教:基于大模型的物理课堂辅助智能体


团队成员:崔垚、李硕、文雨婷
指导教师:高翔、韩维佳、李贵安
项目简介:“九天智教”是基于大模型的物理课堂智能辅助系统,针对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差异大、抽象知识难理解两大痛点,构建“精准测评-动态分组-直观呈现”的闭环教学体系。系统利用在线测评平台与Rasch模型动态评估学生能力,实现科学分组;同时借助RAG与生成技术,将“简谐振动”等复杂过程以“文生动图”方式直观演示,有效降低学生认知负荷。项目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推动物理教学向个性化、可视化发展,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挑战杯”系列赛事的组织与培育工作,校团委通过召开专题部署会、备赛打磨会等形式,在赛事关键环节为学院团队提供精准指导与资源支持,为成绩突破筑牢坚实基础。
学院始终坚守人才培养的初心,以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以赛事为抓手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机制。通过组织专项备赛指导、提供技术支撑与资源保障,全力助推团队攻克赛事难题。此次获奖,既是学院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长期深耕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果缩影。
未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育人机制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引导青年学子立足国家战略需求,融通理论与实践,在科技创新领域锤炼过硬本领,为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物信力量,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