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25日,由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组委会西北地区分委员会主办、我校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三届西北地区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在我校长安校区成功举办。来自西北地区约220名学生参加决赛,我院学子凭借扎实的实验功底、创新的设计思路与出色的现场表现,在西北地区高校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2项,其中4支队伍获得直通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决赛的资格。赛场之上,我院学子的表现赢得评委一致认可。命题类赛道中,参赛团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优化测量方法,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应用能力;自选类赛道里,因兼具科学创新性与实际应用价值获评高分;讲课类赛道的学子则凭借生动的教学设计、清晰的逻辑表达,将复杂物理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教学演示,充分展现了未来物理教师的专业潜质。
序号  | 题型  | 项目  | 学生  | 指导老师  | 奖项  | 
1  | 命题类  | 基于激光扫频干涉技术的微小位移测量的设计与研究  | 周佰妍,连暄捷,陈振涛,孙嘉伟,王恩泽  | 李晓辉,陈森林  | 一等奖  | 
2  | 命题类  | 见微知著:探究电介质的极化  | 张煜烨,黄菲儿,李硕,李家瑞  | 程勇军,田华  | 一等奖  | 
3  | 命题类  | 光栅光谱仪的调整与应用  | 叶雯,王晨轩,李卓琳,李璐  | 赵馨颖,梁健  | 一等奖  | 
4  | 命题类  | 人工智能赋能节拍器同步实验研究  | 陈鹤祥,范佳欣,李思愉,于大琳,雷驰  | 王新刚,张松斌  | 一等奖  | 
5  | 命题类  | 人工智能赋能混沌电路实验  | 王靖达,李科锦,任杰,吕文博,肖雁文  | 黄育红,张松斌  | 二等奖  | 
6  | 自选类  | 基于分布布拉格反射的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研制  | 李雨晴,谢雯雯,王鹏,徐良  | 李晓辉,陈森林  | 一等奖  | 
7  | 自选类  | 光钟——丈量时间的脚步  | 陶想萍,黄彰宜,谢佳楠,夏玉竹,李西伦  | 程勇军,杜如海  | 一等奖  | 
8  | 自选类  | 晶格导源的电子双态秀:异质结中的狄拉克带和平带  | 王樱燕,罗紫鹃,金科汝,王可心,高璨  | 张鑫,高健智  | 一等奖  | 
9  | 自选类  | 尖端放电  | 张灵,徐嘉庆,褚泊江,朱彤妍,杨馨悦  | 杜如海,高健智  | 一等奖  | 
10  | 自选类  | 基于TODA算法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多声源三维空间定位  | 宋欣,卢依彤,李佳蓉,路佩冉,钟佳莹  | 尹冠军,郭建中  | 二等奖  | 
11  | 讲课类  | 波尔共振实验  | 赖妍,王佩雯,闫琳珂  | 黄育红,金蔚  | 一等奖  | 
12  | 讲课类  | 光栅光谱测量光波长  | 秦文璇,陈思彤,朱婧  | 金蔚,张红军  | 一等奖  | 
13  | 讲课类  | 电热当量  | 许星慧,夏睿涵,张子荷  | 张红军,黄育红  | 一等奖  | 
14  | 讲课类  | 磁阻效应  | 岳婉彤,郑梦阳,罗子睿  | 郭芳侠,王恒通  | 一等奖  | 










    此次成绩是我院物理实践教学改革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学院持续构建“课程筑基—竞赛赋能—科研转化”的物理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开设特色课程,搭建“校级—省级—区域级—国家级”阶梯式竞赛培育链条,推动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决赛将于2025年11月在中南大学举行。目前,我院获奖团队已正式启动国赛备战,将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开展跨学科协作,持续完善实验设计与展示方案,力争为学校赢得更多荣誉。